】 仪封人(1)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(2)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于丧(sng)(3)乎?天下之无道也//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(du)(4)。”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注释</b></font>】(1)仪封人:仪为地名,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。封人,系镇守边疆的官。(2)从者见之:随行的人见了他。(3)丧:失去,这里指失去官职。(4)木铎:木舌的铜铃。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。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译文</b></font>】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,他说:“凡是君子到这里来,我从没有见不到的。”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。他出来后(对孔子的学生们)说:“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?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,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。” 【评析】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,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,尤其是在礼制方面,信服孔子的人很多,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。他在见孔子之后,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,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。 2、【<font color="red"><b>原文</b></font>】 长沮(j)、桀(ji)溺(n)(1)耦(ǒu)而耕(2)。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(3)焉。长沮曰:“夫执舆(y)(4)者为谁?”子路曰:“为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(y,同“欤”)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。”问于桀溺。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孔丘之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(y)之(5)?且而与其从辟(6)(b)人之士也,岂若从辟世之士哉?”耰(7)(yōu)而不辍(chu)。子路行以告。夫子怃(wǔ)然(8)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注释</b></font>】(1)长沮、桀溺:两位隐士,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。(2)耦而耕:两个人合力耕作。(3)问津:津,渡口。寻问渡口。(4)执舆:即执辔(pi)。(5)之:与。(6)辟:同“避”。(7)耰:音yōu,用土覆盖种子。(8)怃然:怅然,失意。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译文</b></font>】长沮、桀溺在一起耕种,孔子路过,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。长沮问子路:“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?”子路说:“是孔丘。”长沮说;“是鲁国的孔丘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长沮说:“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。”子路再去问桀溺。桀溺说:“你是谁?”子路说:“我是仲由。”桀溺说:“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桀溺说:“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,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?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,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?”说完,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。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。孔子很失望地说:“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,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?如果天下太平,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。” 【评析】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。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,这与道家不同。儒家认为,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,也要独善其身,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。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。所以,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,正因为社会动乱、天下无道,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,为社会改革而努力,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。 3、【<font color="red"><b>原文</b></font>】 楚狂接舆(1)歌而过孔子曰:“凤兮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(di)而!”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辟(b)之,不得与之言。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注释</b></font>】(1)楚狂接舆: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;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;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。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。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译文</b></font>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,他唱道:“凤凰啊,凤凰啊,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?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,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。算了吧,算了吧。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!”孔子下车,想同他谈谈,他却赶快避开,孔子没能和他交谈。 4、【<font color="red"><b>原文</b></font>】 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(h)蓧(dio)(1)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(2),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(shǔ)(3)而食(s)(4)之。见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之。至,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注释</b></font>】 (1)蓧:音dio,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。(2)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: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。分是粪;不,是语气词,意为:我忙于播种五谷,没有闲暇,怎知你夫子是谁?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。说子路手脚不勤,五谷不分。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。我们以为,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,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。所以,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。(3)黍:音shǔ,黏小米。(4)食:音s,拿东西给人吃。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译文</b></font>】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,落在了后面,遇到一个老丈,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。子路问道:“你看到我的老师吗?”老丈说:“我手脚不停地劳作,五谷还来不及播种,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?”说完,便扶着拐杖去除草。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。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,杀了鸡,做了小米饭给他吃,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。第二天,子路赶上孔子,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。孔子说:“这是个隐士啊。”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。子路到了那里,老丈已经走了。子路说:“不做官是不对的。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;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?想要自身清白,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。君子做官,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。至于道的行不通,早就知道了。” 【评析】过去有一个时期,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。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。对此,我们不想多作评论,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,而是政治需要。其实,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,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。即认为,隐居山林是不对的,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,却抛弃了君臣之伦。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。 5、【<font color="red"><b>原文</b></font>】子路宿于石门(1)。晨门(2)曰:“奚自?”子路曰:“自孔氏。”曰: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” 【<font color="red"><b>注释</b></font>】(1)石门:地名。鲁国都城的外门。(2)晨门:早上看守城门的人。 【
《礼记·学记》《大道之行也》《虽有嘉肴》《曾子易箦》《凡音,生于人心者也》《鸿门宴》《与朱元思书》《橘颂》《阿房宫赋》《五人墓碑记》《三藏法师传》《隋文帝不赦子》《歇后语》《凡音,生于人心者也》《大道之行也》《虽有嘉肴》《曾子易箦》《鸿门宴》《吴均与朱元思书》《屈原橘颂》《阿房宫赋》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《五人墓碑记》《报任安书》《蜀道难》《秦晋崤之战》《赵普》《指南录后序》《张中丞传后叙·》《与元微之书》《原毁》《兴贤》《屈原列传》《六一居士传》《伤仲永》《江南春绝句》《春夜喜雨》《荔枝赋并序》《敬鬼神而远之》《论毅力》《卖柑者言》《永之氓》《潘阆酒泉子》《学以致其道》《放鹤亭记》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《狱中杂记》《李清照一剪梅》《王冕求学》《张志和渔歌子》《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》《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》《伯夷列传》《右溪记》《书愤》《周公诫子》《察今》《礼记·学记》《帝问侍臣盗贼》《韩非子猛狗与社鼠》《陈模重游鼓山记》《戴表元二歌者传》《宋史·吕祖泰传》《汉书·艺文志·诸子略》《黄宗羲胡玉吕传》《明史·志第六十一河渠·运河》《颜元漳南书院记》《陆游家世旧闻》《管同记鸽》《金史·张行简传》《旧唐书·高士廉传》《汪琬张赫传》《宋史·张根传》《苏轼宝绘堂记》《明史·郑岳传》《周书·薛憕传》《后汉书·崔瑗传》《聊斋志异·赵公传》《清史稿·陈汝成传》《宋濂吴德基传》《杨师孔法华山看梅记》《后汉书·郑孔荀列传·郑太传》《陶渊明饮酒》《李白行路难(其一)》《袁宏道天目》《荀子天论》《宋玉风赋》《黄州新建小竹楼记》《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》《旅夜书怀》《婴宁》《范仲淹苏幕遮》《甘罗传》《淳于髡》《孙膑》《枭将东徙》《孔雀东南飞》《刘安世》《于园》《阎伯理黄鹤楼》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《史记·乐毅列传·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》《史记·平准书第八》《史记·苏代传》《陈胜王凡六月》《史记·平淮书》《史记·田儋传》《史记·戎王使由余于秦》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《史记·鲁仲连传》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《史记·张骞出使西域》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《史记·张良传》《史记·卫青传》《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》《史记·灌将军夫者》《史记·老子传》《史记·彭越传》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《史记·孝景本纪》《魏文侯卜相》《史记·张汤传》《史记·陆贾传》《史记·晋世家》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《史记·甘茂列传》《史记·郑当时传》《史记·西南夷君长以什数》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全文》《史记·樗里子传》《史记·孙叔敖传》《史记·张廷尉释之者》《史记·司马迁传》《史记·窦太后传》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》《郭守敬传》《戴胄犯颜执法》《郑板桥开仓济民》《谨饬》《邹孟轲之母也》《卧薪尝胆》《小时了了》《袁虎少贫》《魏文侯问李克》《枯梧树》《三藏法师传》《二翁登泰山》《宋史·吴中复传》《欧阳晔传》《九疑山图记》《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》《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》《英烈夫人祠记》《孔子见罗雀者》《苏洵二十七始发愤》《隋文帝不赦子》《陌上桑》《荷蓧丈人》《望岳》《杜牧江南春》《黄庭坚诉衷情》《上邪》《白居易长恨歌》《温庭筠商山早行》《游山西村》《袁中道游岳阳楼记》《前赤壁赋》《王维汉江临泛》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》《岳飞满江红》《杜甫咏怀古迹(其三)》《杜甫客至》《临江仙》《齐桓公求管仲》《沁园春·雪》《世说新语二则(期行,乘船)》《杜甫登岳阳楼》《陈涉世家》《太史公自序》《陈涉世家之吴广素爱人》《史记吴既赦越》《高祖本纪》《李牧传》《鲁人曹沫》《项羽本纪》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《史记·叔孙通传》《史记·吴起传》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《司马穰苴列传》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《巨鹿之战》《乐民之乐,忧民之忧》《陆游钗头凤》《观刈麦》《周处》《伐檀》《诗经无衣》《静女》《蜀相》《自述苦学》《白居易卖炭翁》《垓下之围》《魏晋士人轶事四则》《王六郎》《国殇》《为政以德》《待贾而沽》《无名氏醉太平》《过故人庄》《橘逾淮为枳》《春夜洛城闻笛》《江南逢李龟年》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《过秦论》《郑人逃暑》《李贺小传》《活水源记》《子罕弗受玉》《孔子世家》《方山子传》《指喻》《病入膏肓的》《阳子之宋》
Drop Your Message